《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  | 
    课程编号  | 
    ENSE4136  | 
   
   
    英文名称  |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课程类型  | 
    本专业推荐选修课  | 
   
   
    总学时  | 
    54  | 
    理论学时  | 
    54  | 
    实验学时  | 
    0  | 
    实践学时  | 
    0  | 
   
   
    学分  | 
    3  | 
    预修课程  | 
       | 
    适用对象  | 
    环科专业  | 
   
   
    课程简介  | 
    系统讲授环境管理的定义、机构与职能、发展历程三阶段,全面探讨遵循环境经济规律、控制经济行为过程、平衡经济主体利益等环境经济协调方法,紧密结合市场调节生产消费、环境外部不经济性、政府干预补救市场、污染控制最优尺度等环境管理经济原理,重点阐述环境管理直接管制与市场激励的政策调控目标、行为干预机制、成效制约因素,突出强化环境管理政策工具的制度设计,深入剖析环境管理制度设计典型案例,培养学生从事环境管理、促进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素养与技术能力。  | 
   
   
     | 
     | 
     | 
     | 
     | 
     | 
     | 
     | 
     |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作为环境科学的本专业推荐选修课,要求学生准确认知环境管理的定义、机构与职能、发展历程三阶段,深刻理解遵循环境经济规律、控制经济行为过程、平衡经济主体利益等环境经济协调方法和市场调节生产消费、环境外部不经济性、政府干预补救市场、污染控制最优尺度等环境管理经济原理以及环境管理政策工具的制度设计,牢固掌握环境管理直接管制与市场激励的政策调控目标、行为干预机制、成效制约因素,培养学生从事环境管理、促进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素养与技术能力。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  | 
    章节内容  | 
    讲课  | 
    实验  | 
    实践  | 
    合计  | 
   
   
    第一章  | 
    环境管理基本概述  | 
    5  | 
       | 
       | 
    5  | 
   
   
    第二章  | 
    环境经济协调方法  | 
    10  | 
       | 
       | 
    10  | 
   
   
    第三章  | 
    环境管理经济原理  | 
    15  | 
       | 
       | 
    15  | 
   
   
    第四章  | 
    环境管理政策工具  | 
    15  | 
       | 
       | 
    15  | 
   
   
    第五章  | 
    环境管理制度设计  | 
    9  | 
       | 
       | 
    9  | 
   
   
    合计  | 
    54  | 
       | 
       | 
    54  |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环境管理基本概述
 第一节  环境管理基础概念
 1.环境管理的定义
 2.环境管理的机构与职责
 习题要点:环境管理与环境经济学的紧密联系。
 第二节  环境管理发展历程
 1.技术约束阶段
 2.经济调控阶段
 3.社会和谐阶段
 习题要点: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源。
 本章重点、难点:环境管理的定义、环境管理发展历程的三阶段。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环境管理的机构与职责,理解环境管理与环境经济学的紧密联系、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源,掌握环境管理的定义、环境管理发展历程的三阶段。
 第二章  环境经济协调方法
 第一节  遵循环境经济规律
 1.经济与环境联系紧密
 2.经济与环境冲突失衡
 3.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
 习题要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理念。
 第二节  控制经济行为过程
 1.产品生命周期
 2.清洁生产
 3.循环经济
 习题要点: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第三节  平衡经济主体利益
 1.环境价值的多重选择性
 2.经济主体环境利益冲突
 3.利益博弈与理性选择
 4.相互妥协与利益共赢
 习题要点:环境问题蕴涵深层次利益冲突。
 本章重点、难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理念、清洁生产、环境价值的多重选择性、经济主体环境利益冲突、利益博弈与理性选择、相互妥协与利益共赢。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环境经济规律,理解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环境问题蕴涵深层次利益冲突,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理念、清洁生产、环境价值的多重选择性、经济主体环境利益冲突、利益博弈与理性选择、相互妥协与利益共赢。
 第三章  环境管理经济原理
 第一节  市场调节生产消费
 1.消费行为策略
 2.生产行为策略
 3.价格波动调节
 4.资源配置优化
 习题要点: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博弈的妥协共赢。
 第二节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
 1.经济主体内部经济性
 2.环境外部不经济性
 3.环境损益经济评估
 习题要点:受利益驱动经济主体产生截然相反的行为效应。
 第三节  政府干预补救市场
 1.环境外部不经济性根源
 2.消除环境外部不经济性
 3.政府干预市场的必要性
 4.政府干预市场的适度性
 习题要点:消除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产权理论和税收理论。
 第四节  污染控制最优尺度
 1.污染控制总代价最小化
 2.经济发展推动控制严格
 3.经济与环境的动态平衡
 习题要点:谋求污染控制总代价最小化的现实复杂性。
 本章重点、难点: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博弈的妥协共赢、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及其根源、政府干预市场的必要性和适度性、污染控制最优尺度。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市场调节生产消费、环境损益经济评估、消除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产权理论和税收理论,理解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博弈的妥协共赢、受利益驱动经济主体的内部经济性、谋求污染控制总代价最小化的现实复杂性,掌握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及其根源、政府干预市场的必要性和适度性、污染控制最优尺度。
 第四章  环境管理政策工具
 第一节  直接管制政策工具
 1.直接管制的涵义与类型
 2.直接管制政策调控目标
 3.直接管制成效制约分析
 4.直接管制的局限与不足
 习题要点:直接管制各类型的搭配组合。
 第二节  市场激励政策工具
 1.环境税费
 2.财政补贴
 3.排污交易
 习题要点:排污交易实现各方利益共赢与资源配置优化。
 本章重点、难点:直接管制政策工具的类型与调控目标、三类市场激励政策工具的调控目标与行为干预机制。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各类环境管理政策工具的效果制约因素,理解直接管制各类型的搭配组合、排污交易实现各方利益共赢与资源配置优化,掌握直接管制政策工具的类型与调控目标、三类市场激励政策工具的调控目标与行为干预机制。
 第五章  环境管理制度设计
 第一节  政策工具制度架构
 1.环境管理政策工具本质
 2.直接管制居于主导地位
 3.审慎选择政策工具组合
 4.制度配套综合保障措施
 习题要点:汽车尾气污染控制领域的政策工具组合。
 第二节  制度设计案例剖析
 1.德国鲁尔收费模式
 2.美国市场交易模式
 3.南京阶梯水价模式
 习题要点:环境管理政策工具的制度设计准则。
 本章重点、难点:环境管理政策工具本质、直接管制居于主导地位、审慎选择政策工具组合、环境管理政策工具的制度设计准则。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环境管理制度配套综合保障措施,理解环境管理政策工具的制度设计准则,掌握环境管理政策工具本质、直接管制居于主导地位、审慎选择政策工具组合。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采取闭卷笔试,依据教学要求三层次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考核,重点是掌握和理解两层次;成绩评定以笔试为主,兼顾课堂表现。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  材:《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理论、政策和应用》,[美国]卡伦、托马斯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标准书号:7-302-11379-3。
 参考书:《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政策工具》,[瑞典]托马斯·思德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标准书号:7-208-05928-4。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美国]汤姆·蒂坦伯格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标准书号:978-7-300-14180-0。
 大纲修订人:吕百韬
 大纲审定人:李荣
 修订日期:2015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