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处理》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给水处理  | 
    课程编号  | 
    ENSE4130  | 
   
   
    英文名称  | 
    Feedwater Treatment  | 
    课程类型  | 
    本专业推荐选修课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36  | 
    实验学时  | 
    0  | 
    实践学时  | 
    0  | 
   
   
    学分  | 
    2  | 
    预修课程  | 
    化学,流体力学  | 
    适用对象  | 
    环境工程  | 
   
   
    课程简介    | 
    “给水处理”课程主要包括水质及水处理反应器原理、混凝、沉淀和澄清、过滤、消毒、地下水除铁除锰、水的除氟、微污染饮用水的净化、水的软化、水的除盐与咸水淡化、水的循环冷却水水质处理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生活给水、工业给水及特殊水质给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及给水处理单元操作原理,熟悉相应的工艺设计计算,了解给水处理技术发展的新动态。给水工程与排水工程学科的内在联系非常紧密,给水处理的单元操作广泛应用于排水工程。本课程是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的丰富与必要补充。  | 
   
   
     | 
     | 
     | 
     | 
     | 
     | 
     | 
     | 
     |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给水处理”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本专业推荐选修课。给水处理是水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系统介绍了生活给水、工业给水及特殊水质给水处理的理论、技术、设备与工程经验。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原理,熟悉相应的工艺设计计算,了解给水处理厂或净水站的运行维护,了解给水处理技术发展的新动态;丰富与补充学生在水工程学科方面的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环境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1、2、3、4、5、6和11。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  | 
    章节内容  | 
    讲课  | 
    实验  | 
    实践  | 
    合计  | 
   
   
    绪论  | 
    给水处理概论  | 
    3  | 
       | 
       | 
    3  | 
   
   
    第一章  | 
    混凝  | 
    3  | 
       | 
       | 
    3  | 
   
   
    第二章  | 
    沉淀和澄清  | 
    5  | 
       | 
       | 
    5  | 
   
   
    第三章  | 
    过滤  | 
    6  | 
       | 
       | 
    6  | 
   
   
    第四章  | 
    消毒  | 
    3  | 
       | 
       | 
    3  | 
   
   
    第五章  | 
     水的其它处理方法(特殊水质)  | 
    4  | 
       | 
       | 
    4  | 
   
   
    第六章  | 
    水的软化  | 
    4  | 
       | 
       | 
    4  | 
   
   
    第七章  | 
    水的除盐与咸水淡化  | 
    4  | 
       | 
       | 
    4  | 
   
   
    第八章  | 
    循环冷却水处理  | 
    4  | 
       | 
       | 
    4  | 
   
   
    合计  | 
    36  | 
       | 
       | 
    36  |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
 第一节  水源水质
 第二节  给水水质标准
 1.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 工业用水水质标准
 第三节  给水处理方法概述
 习题要点:给水处理方法种类,给水预处理,给水深度处理
 第四节  反应器
 1. 理想反应器模型
 2. 非理想反应器
 习题要点:CSTR反应器与PF反应器中反应物浓度变化
 本章重点、难点:原水中的杂质,反应器中反应物浓度变化。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给水处理的对象;熟悉CSTR反应器与PF反应器中反应物浓度变化规律;掌握给水处理主要方法。
 第一章  混凝
 第一节  混凝机理
 第二节  混凝剂和助凝剂
 1. 混凝剂
 2. 助凝剂
 习题要点:给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剂与助凝剂
 第三节  混凝动力学
 1. 异向絮凝
 2. 同向絮凝
 3.混凝控制指标
 习题要点:混凝控制指标
 第四节  影响混凝效果主要因素
 第五节  混凝剂的配置与投加
 习题要点:混凝剂投加量的控制
 第六节  混合和絮凝设备
 习题要点:混合设备种类,絮凝池的主要种类
 本章重点、难点:混凝机理,混凝控制指标,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混合和絮凝设备。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混凝动力学,了解混凝剂的配置与投加;熟悉混凝控制指标,熟悉混凝设备;掌握混凝机理,给水处理中常见的混凝剂和助凝剂,掌握混凝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章  沉淀和澄清
 第一节  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
 1. 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自由沉淀
 2. 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拥挤沉淀
 习题要点: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自由沉淀规律
 第二节  平流式沉淀池
 1. 非凝聚性颗粒的沉淀过程分析
 2. 凝聚性颗粒的沉淀过程分析
 3. 影响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因素
 4. 平流式沉淀池的构造
 5.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习题要点:理想沉淀池,影响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因素
 第三节  斜板与斜管沉淀池
 习题要点:斜板与斜管沉淀池的特点
 第四节  澄清池
 1. 澄清池特点
 2. 澄清池种类
 习题要点:澄清池工作原理;主要的澄清池类型
 本章重点、难点: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自由沉淀、拥挤沉淀规律,理想沉淀池,影响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因素,斜板与斜管沉淀池的工作原理与适用场合,澄清池工作原理及主要类型。
 本章教学要求:熟悉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自由沉淀、拥挤沉淀规律;掌握理想沉淀池概念与假设,掌握影响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因素,掌握斜板与斜管沉淀池的工作原理与适用场合,掌握澄清池工作原理及主要类型。
 第三章  过滤
 第一节  过滤理论
 1. 过滤机理
 2. 过滤水力学
 习题要点:过滤水力学
 第二节       滤料和承托层
 1. 滤料
 2. 承托层
 习题要点:给水处理中常用的滤料与承托层
 第三节  滤池冲洗
 1. 高速水流反冲洗
 2. 气、水反冲洗
 3.配水系统
 4.冲洗废水的排除
 5.冲洗水的供给
 习题要点:冲洗强度,滤层膨胀度及二者间的联系;大阻力配水系统与小阻力配水系统的特点;
 第四节  普通快滤池
 习题要点:普通快滤池的工作原理
 第五节  无阀滤池
 1. 重力式无阀滤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重力式无阀滤池设计要点
 习题要点:重力式无阀滤池的工作原理
 第六节  其它形式滤池
 习题要点:其它形式滤池的特点与工作原理
 本章重点、难点:过滤水力学,大、小阻力配水系统,主要种类滤池的工作特点。
 本章教学要求:熟悉过滤机理,熟悉给水处理中主要的滤料,熟悉主要滤池工作原理及设计参数;掌握冲洗强度,滤层膨胀度及二者间的联系,掌握大阻力配水系统与小阻力配水系统的特点。
 第四章  消毒
 第一节  氯消毒
 1. 氯消毒原理
 2. 加氯量
 3. 加氯点
 4. 加氯设备
 习题要点:加氯量与加氯点
 第二节   其它消毒法
 1. 二氧化氯消毒
 2. 臭氧消毒
 3. 氯胺消毒
 4. 漂白粉消毒
 5. 次氯酸钠消毒
 本章重点、难点:折点加氯,加氯量。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折点加氯曲线,加氯量;熟悉其它消毒法。
 第五章  水的其它处理方法
 第一节  地下水除铁除锰
 1. 地下水除铁
 2. 地下水除锰
 习题要点:地下水除铁除锰的原理与应用
 第二节  活性炭吸附
 习题要点:活性炭吸附法去除的杂质种类与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第三节   水的除氟
 习题要点:饮用水中除氟的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地下水除铁除锰,饮用水除氟。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地下水除铁除锰的工艺及原理,掌握饮用水除氟的主要工艺;熟悉活性炭吸附去除的杂质种类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第六章  水的软化
 第一节  软化的目的与方法概述
 习题要点:水软化的目的与主要的软化方法
 第二节   水的药剂软化法
 1. 石灰软化
 2. 石灰-苏打软化
 习题要点:药剂软化法的反应原理及药剂量计算
 第三节   离子交换法基本原理
 1. 离子交换树脂的命名与型号
 2. 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性能
 3. 离子交换平衡
 4. 离子交换速度
 5. 树脂层离子交换过程
 习题要点: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性能,离子交换平衡,离子交换过程
 第四节  离子交换软化方法与系统
 1. 离子交换软化方法
 2. 离子交换软化装置
 3. 离子交换软化系统的选择
 4. 再生附属设备
 5. 除二氧化碳器
 习题要点:3种常见离子交换法反应原理,离子交换软化装置的操作,离子交换软化系统的选择。
 本章重点、难点:H、Na、H-Na离子交换法反应原理, 离子交换软化装置的操作,离子交换软化系统的选择。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H、Na、H-Na离子交换法反应原理,掌握离子交换软化系统的选择;熟悉离子交换软化装置的操作。
 第七章  水的除盐与咸水淡化
 第一节  概述
 1. 水的纯度概念
 2. 海水(咸水)淡化与水的除盐方法
 3. 进水水质预处理
 习题要点:水的纯度,除盐方法
 第二节  离子交换除盐方法与系统
 1. 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工艺特性
 2. 复床除盐
 3. 混合床除盐
 4. 氢型精处理器
 5. 离子交换双层床
 6. 树脂的污染与复苏处理
 习题要点:各种除盐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三节   电渗析法
 1. 离子交换膜及作用机理
 2. 电渗析原理及过程
 3. 电渗析器的构造与组装
 4. 电流效率与极限电流密度
 5. 电渗析工艺设计与计算
 6. 电渗析技术的发展
 习题要点:电渗析原理,电渗析工艺设计与计算
 第四节  反渗透与超滤
 1. 反渗透
 2. 超滤
 3. 纯水制备
 习题要点:反渗透与超滤的工作原理
 第五节 蒸馏法
 1. 多效蒸发
 2. 多级闪蒸
 习题要点:蒸发原理,多效蒸发、多级闪蒸的工艺特点
 本章重点、难点:离子交换除盐系统的工艺特点,电渗析原理,反渗透与超滤工艺原理,蒸馏工艺特点及改进。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水的纯度概念,掌握离子交换树脂除盐系统工艺原理及设计,掌握电渗析原理、反渗透与超滤工艺原理,掌握蒸馏工艺原理及改进措施;熟悉电渗析、反渗透与超滤工艺的设计计算;了解蒸馏法工艺装置。
 第八章  循环冷却水水质处理
 第一节  循环冷却水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
 1. 循环冷却水的水质特点
 2. 循环冷却水的基本水质要求
 3. 循环冷却水结垢控制指标
 习题要点:循环冷却水的水质特点及结垢控制指标
 第二节  循环冷却水处理
 1. 腐蚀控制
 2. 沉积物控制
 3. 微生物控制
 4. 复方缓蚀、阻垢剂
 5. 循环冷却水的预处理
 习题要点:腐蚀、沉积物、微生物控制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循环冷却水的水质特点及结垢控制指标,腐蚀、沉积物、微生物控制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熟悉循环冷却水基本水质要求;掌握循环冷却水结垢控制指标,掌握循环冷却水处理主要工艺。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闭卷考试(60-70%)与平时成绩(30-40%)相结合。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成绩与课堂纪律。作业内容以各章节的重点内容为主,通过习题练习,逐步加深对课程中各种概念、工艺原理及设计计算方的理解,达到掌握课程主要内容的目的。考试题型以选择、判断、简答、案例题为主。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  材:《水质工程学》,李圭白,张杰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标准书号:978-7-112-07147-0。
 参考书:《给水工程》,严煦世,范瑾初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4版,标准书号:7-112-03878-2。
  
  
 大纲修订人:杨新萍
 大纲审定人:李荣
 修订日期: 2015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