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环境影响评价  | 
    课程编号  | 
    ENSE4115  | 
   
   
    英文名称  |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 
    课程类型  | 
    本专业推荐选修课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36  | 
    实验学时  | 
    0  | 
    实践学时  | 
    0  | 
   
   
    学分  | 
    2  | 
    预修课程  | 
    环境规划学  | 
    适用对象  | 
    环工专业  | 
   
   
    课程简介  | 
    系统讲授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概念,全面探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管理体系与规章、作用、管理程序与特点,重点阐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程分析与规划分析、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紧密结合最新颁布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突出强化项目环评的环境可行性论证要点和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要求,深入剖析典型环评案例,培养学生从事规划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业务素养与技术能力。  | 
   
   
     | 
     | 
     | 
     | 
     | 
     | 
     | 
     | 
     |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作为环境工程的本专业推荐选修课,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概念,准确认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管理体系与规章、作用、管理程序与特点,全面领会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性与复杂性、项目环评的环境可行性论证要点和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要求,牢固掌握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程分析与规划分析、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培养学生从事规划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业务素养与技术能力。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1、3、6、7、8和11。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  | 
    章节内容  | 
    讲课  | 
    实验  | 
    实践  | 
    合计  | 
   
   
    第一章  | 
    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 
    5  | 
       | 
       | 
    5  | 
   
   
    第二章  |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8  | 
       | 
       | 
    8  | 
   
   
    第三章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基础  | 
    8  | 
       | 
       | 
    8  | 
   
   
    第四章  |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6  | 
       | 
       | 
    6  | 
   
   
    第五章  | 
    工程分析与规划分析  | 
    4  | 
       | 
       | 
    4  | 
   
   
    第六章  |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5  | 
       | 
       | 
    5  | 
   
   
    合计  | 
    36  | 
       | 
       | 
    36  |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环境影响
 1.环境影响的定义
 2.环境影响的分类
 3.环境影响的累积
 习题要点:判定有利与不利环境影响的困难性。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
 1.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
 2.环境影响评价的层次
 习题要点:政策环评的重要性。
 第三节  环境影响的识别
 1.环境影响识别的重要
 2.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
 习题要点:识别累积环境影响的复杂性。
 本章重点、难点:累积环境影响的定义、类型、特征,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环境影响识别的矩阵法与网络图法。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识别累积环境影响的复杂性、政策环评的重要性,理解环境影响的定义与分类、累积环境影响的类型与特征、环境影响评价的层次,掌握累积环境影响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判定有利与不利环境影响的困难性、环境影响识别的重要性、矩阵法与网络图法。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一节  管理体系与规章
 1.规划环评
 2.项目环评
 3.环评制度的作用
 习题要点:综合性规划环评与专项规划环评主要区别、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主要区别。
 第二节  管理程序与特点
 1.项目环评管理程序
 2.项目环评管理特点
 习题要点:项目环评管理程序如何体现项目环评管理特点。
 本章重点、难点:综合性规划环评、专项规划环评、现阶段规划环评重点、环评制度的作用、项目环评管理程序。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综合性规划环评与专项规划环评主要区别、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主要区别,理解项目环评管理程序如何体现项目环评管理特点,掌握综合性规划环评、专项规划环评、现阶段规划环评重点、环评制度的作用、项目环评管理程序。
 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基础
 第一节  项目环评技术要求与论证重点
 1.项目环评技术要求
 2.项目环评论证重点
 习题要点:项目环评的方案比选论证重点。
 第二节  规划环评技术要求与论证重点
 1.规划环评技术要求
 2.规划环评论证重点
 习题要点:规划环评的可持续发展论证重点。
 第三节  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风险防范
 1.环境风险评价
 2.环境风险防范
 习题要点: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要求。
 本章重点、难点:项目环评的环境可行性与方案比选论证重点、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要求。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项目环评与规划环评的技术要求,理解规划环评的环境合理性与可持续发展论证重点,掌握项目环评的环境可行性与方案比选论证重点、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要求、需要评价环境风险的项目。
 第四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  环境现状调查
 1.自然环境调查
 2.社会环境调查
 3.环境质量调查
 4.区域污染源调查
 5.其他环境状况调查
 习题要点:重要生态敏感区、环境空气敏感区、地下水环境敏感区的界定。
 第二节  环境现状评价
 1.生态现状评价
 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习题要点: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技术要点。
 本章重点、难点:重要生态敏感区、环境空气敏感区、地下水环境敏感区的界定,生态现状评价的技术重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农业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理解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技术要点,掌握重要生态敏感区、环境空气敏感区、地下水环境敏感区的界定和生态现状评价的技术重点。
 第五章  工程分析与规划分析
 第一节  工程分析
 1.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2.污染来源分析及源强核算
 3.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分析
 4.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论证
 习题要点: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论证的技术要点。
 第二节  规划分析
 1.规划分析的基本要求
 2.规划概述
 3.规划协调性分析
 4.规划不确定性分析
 习题要点:规划协调性与不确定性分析的技术要点。
 本章重点、难点: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论证的技术要点,规划协调性与不确定性分析的技术要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工程分析主要内容和污染源强核算基本方法、规划分析基本要求,理解规划协调性与不确定性分析的技术要点,掌握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论证的技术要点。
 第六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一节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与确定
 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3.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习题要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和确定方法。
 第二节  环境影响预测模型与计算
 1.均匀混合水质模型计算
 2.一维稳态水质模型计算
 习题要点:环境影响模型预测的技术要点。
 本章重点、难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均匀混合与一维稳态水质模型计算。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和确定方法,理解环境影响模型预测的技术要点,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均匀混合与一维稳态水质模型计算。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采取闭卷笔试,依据教学要求三层次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考核,重点是掌握和理解两层次;成绩评定以笔试为主,兼顾课堂表现。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 材:《环境影响评价》,黄健平、宋新山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8月,标准书号:978-7-122-18171-8。
 参考书:《环境影响评价》,韩香云、陈天明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9月,标准书号:978-7-122-17486-4。
 《环境影响评价》,朱世云、林春绵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3月第2版,标准书号:978-7-122-16113-0。
 大纲修订人:吕百韬
 大纲审定人:李荣
 修订日期: 2015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