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实验II(环境监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环境科学实验Ⅱ(环境监测)  | 
    课程编号  | 
    ENSE4108  | 
   
   
    英文名称  |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Experiment II(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 
    课程类型  | 
    专业核心课  | 
   
   
    总学时  | 
    36  | 
    学分  | 
    2  | 
   
   
    实验项目数  | 
    10  | 
    验证性实验个数  | 
    1  | 
    综合性实验个数  | 
    7  | 
    设计性实验个数  | 
    2  | 
   
   
    预修课程  | 
    《环境监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  | 
    适用对象  | 
    环境科学  | 
   
   
    课程简介    | 
    《环境科学实验Ⅱ(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其核心内容对应的是环境监测实验。本课程主要内容是学习大气、废水、土壤、生物等样品的准备,各种监测方法和原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生物及其噪声等污染监测技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操作、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环境监测、工矿企业、环保机构及环境科学研究单位的分析测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在大学三年级开设,总学时36学时。  | 
   
   
     | 
     | 
     | 
     | 
     | 
     | 
     | 
     | 
     |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环境监测具有很强实践性,单纯靠课堂教学很难掌握,环境监测课程一定要有实践环节配合,才能达到学习目的。
 《环境科学实验Ⅱ》(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初步掌握水、大气、土壤、生物和物理性污染等监测方法;通过实验数据的整理,使学生初步掌握数据分析处理技术。
 要求掌握水、大气、土壤、生物和物理性污染测定方法并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及解决基本实验技术问题的能力;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并能通过实验得到可靠结论。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序号  | 
    实验内容  | 
    学时  | 
   
   
    实验一  | 
    野外环境水体采样及现场参数测定(设计+综合实验)  | 
    4  | 
   
   
    实验二  | 
    自采水样总氮的测定和多参数水质测定与评价 (综合实验)  | 
    4  | 
   
   
    实验三  | 
    自采水样总磷的测定  | 
    4  | 
   
   
    实验四  | 
    废水与湖水浊度的测定 (综合实验)  | 
    4  | 
   
   
    实验五  | 
    环境水体COD和BOD的测定 (综合实验)  | 
    4  | 
   
   
    实验六  | 
    环境水体和底泥中Zn、Cu、Pb、Cd的测定(综合实验)  | 
    8  | 
   
   
    实验七  | 
    头发中Hg的测定 (综合实验)  | 
    4  | 
   
   
    实验八  |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污染源有害气体(物质)检测(综合实验)  | 
    4  | 
   
   
    实验九  | 
    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备选实验:验证实验)  | 
       | 
   
   
    实验十  |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备选实验:设计+综合实验)  | 
       | 
   
   
    合计  | 
    36  | 
   
  
 
 四、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 
 实验一: 野外环境水体采样及现场参数测定
 本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河、湖体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水样和底泥采样与保存技术及现场指标测定技术。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采水器、采泥器类型,理解溶氧仪等测定仪器的工作原理;掌握野外河、湖体的布点方法,并能在所布监测断面进行实地采样,现场测定溶解氧、水温、色度等指标及水样保存等。
 本实验重点:能根据野外水体周边环境与污染源的调查结果,制定河、湖体水质监测方案,并予以执行。
 本实验难点:野外河、湖体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及具体执行要求。
 实验二: 自采水样总氮的测定和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测定自选参数
 本实验目的:掌握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技术。掌握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总氮的原理和技术要点。
 本实验教学要求:熟悉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基本要求,认识环境监测特种玻璃仪器;掌握不同器皿的洗涤方法及校正方法,并配制各种洗液;了解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的测定原理;掌握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的使用(根据要求自由组合选择各种水质参数如氨氮、硝氮、总磷等测定实验一所采水样并作出水质评价)。理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总氮的原理;掌握其测定步骤。
 本实验重点: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技术;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本实验难点: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及积木式配方的组成;总氮结果的计算。
 实验三: 废水与湖水浊度的测定 
 本实验目的:使学生对不同浊度样品进行方法比对,比较结果差异,并掌握浊度计的使用。
 本实验教学要求:理解目视比较、分光光度法与浊度计的基本原理;掌握三种测水的浊度方法,熟悉分光光度计、浊度计的使用并测定高、中、低浊度样品以及野外自采样品,比较三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测定结果。
 本实验重点:目视比较、分光光度法与浊度计测定的基本原理与测定技术。
 本实验难点:浊度计测定原理与测定要点。
 实验四: 环境水体COD和BOD的测定
 本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COD经典重铬酸钾法和快速COD仪法的测定原理和操作要点;使学生掌握BOD测定方法。
 本实验教学要求:掌握COD重铬酸钾法的测定原理和操作,了解回流操作的基本要点,氧化剂用量的不同及回流时间的不同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熟练运用滴定分析法进行测定。比较经典法和快速COD仪法测定结果的差异。理解BOD测定原理;掌握水样的预处理;水样稀释倍数的确定; BOD仪的使用。比较同一水体反映水体有机污染物含量的不同指标COD和BOD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重点:重铬酸钾法的测定原理及技术要点。掌握BOD测定中水样的预处理;水样稀释倍数的确定; BOD仪的使用。 
 本实验难点:掌握回流装置的使用;掌握滴定的技术要领和颜色的把握。经典法和快速COD仪法测定结果的差异。水样稀释倍数的确定;水样的接种及BOD仪使用。
 实验五: 环境水体和底泥中Zn、Cu、Pb、Cd的测定
 本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底泥样品的制备及重金属的测定。
 本实验教学要求:掌握底泥样品的制备和预处理——湿法(王水-高氯酸消煮方法);理解原子吸收法测定Zn、Cu、Pb、Cd的基本原理;熟悉AAS或ICP-AES的使用(仪器的工作原理、仪器结构、工作条件、仪器性能等)。
 本实验重点:水样和底泥样品的预处理,AAS或ICP-AES的工作原理、仪器结构、工作条件、仪器性能。
 本实验难点:底泥样品的预处理,AAS或ICP-AES的工作原理及仪器结构。
 实验六: 头发中Hg的测定 
 本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Hg的冷原子吸收测定方法要点及其在人体中污染物累积情况。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人体中污染物累积情况;理解冷原子吸收法测定Hg的基本原理;掌握发样HNO3-H2SO4-KMnO4的消化方法;掌握F-732测汞仪的使用。
 本实验重点:发样预处理及F-732测汞仪的使用。
 本实验难点: 发样预处理。
 实验七:环境噪声监测
 本实验目的: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用声级计测定环境噪声,然后用统计学方法来计算等效声级。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区域校园中环境噪声监测方法;理解声级计的测定原理,掌握声级计的使用方法;学会噪声污染图的绘制方法;能正确分析噪声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不良影响,写出评价报告。
 本实验重点: 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布点;声级计的使用;数据处理。
 本实验难点: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布点,数据统计处理。
 实验八:室内有害气体(物质)检测
 本实验目的:掌握室内环境及流动污染源各项主要指标的测定方法。
 本实验教学要求:理解CO、CO2等检气管和甲醛分析仪、放射仪的测定原理; 掌握上述仪器的使用。
 本实验重点: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有甲醛和放射量等,本实验内容包括在室内环境采样和测定,然后以测量值表征室内环境状况以及对流动污染源CO、CO2的测定方法。
 本实验难点:室内布点,甲醛分析仪、放射仪的使用。
 以下为实验备选内容:
 实验九: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本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水中酚类化合物HPLC测定方法。
 本实验教学要求:理解HPLC法测定酚类化合物的原理;掌握水样的预处理;HPLC仪器的使用。
 本实验重点:掌握水样的预处理;HPLC仪器使用。
 本实验难点:层析柱的准备和样品的富集洗脱;HPLC仪器使用。
 实验十:空气质量监测
 本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空气污染物布点采样和测定要点及对结果的评价。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空气污染物污染情况及大气中分子状污染物的采样方法;选择适宜方法进行布点,确定采样频率及采样时间,掌握空气中SO2,NO2和TSP的采样和监测方法。根据三项污染物监测结果,计算空气污染指数(API),描述空气质量状况。
 本实验重点:校园环境空气布点与采样,SO2,NO2和TSP测定方法技术要点,空气污染指数(API)的计算。
 本实验难点: SO2,NO2和TSP测定方法技术要点,空气污染指数(API)的计算。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门实验课程考核考核分实验预习、实验过程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技能等四个方面,其成绩计算为实验预习占10%、实验过程操作占50%、实验报告占40%。凡考核不及格者,应参加补考或重修。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  材:自编
 参考书:钟文辉主编,《环境科学与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标准书号:ISBN978-7-04-038161-0。
 奚旦立编著,《 环境监测》实验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标准书号:ISBN 978-7-04-029804-8。
 大纲修订人:蒋静艳
 大纲审定人:
 修订日期:2015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