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 
    课程编号  | 
    ENSE3105  | 
   
   
    英文名称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icrobiology  | 
    课程类型  | 
    科类基础课  | 
   
   
    总学时  | 
    54  | 
    理论学时  | 
    54  | 
    实验学时  | 
       | 
    实践学时  | 
       | 
   
   
    学分  | 
    3  | 
    预修课程  |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    | 
    适用对象  | 
    环境工程本科生  | 
   
   
    课程简介 (200字左右)  | 
    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微生物学基础,介绍微生物的形态、种类,生理代谢,遗传变异及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关注对环境工程有意义的极端微生物。第二部分为微生物生态,介绍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第三部分环境生态工程中的微生物学原理,介绍环境工程中各种生物处理方法的微生物学机理,及如何应用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中发现和出现的问题。  | 
   
   
     | 
     | 
     | 
     | 
     | 
     | 
     | 
     | 
     |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 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如微生物的形态、营养、生长繁殖、物质代谢、遗传变异、生态等,掌握微生物在环境污染生物治理中的应用机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研究解决微生物在污染治理等环境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1、2、3、4、5和6。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  | 
    章节内容  | 
    讲课  | 
    实验  | 
    实践  | 
    合计  | 
   
   
    第一章  | 
    绪论 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五届系统,生物三元界,微生物的特点与命名,微生物学发展史及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 
    2  | 
       | 
       | 
    2  | 
   
   
    第二章  | 
    原核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其他原核微生物,古细菌  | 
    5  | 
       | 
       | 
    5  | 
   
   
    第三章  | 
    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藻类  | 
    4  | 
       | 
       | 
    4  | 
   
   
    第四章  | 
    病毒 病毒的一般特征,病毒的繁殖,理化等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 
    4  | 
       | 
       | 
    4  | 
   
   
    第五章  | 
    微生物生理代谢 微生物的酶,微生物的营养,代谢,生长繁殖,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菌种保藏  | 
    14  | 
       | 
       | 
    14  | 
   
   
    第六章  |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微生物的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分子遗传学技术在环境工程与环境保护中 的应用  | 
    5  | 
       | 
       | 
    5  | 
   
   
    第七章  | 
    微生物生态与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土壤、空气、水体的微生物生态,碳、氮、硫、磷循环  | 
    11  | 
       | 
       | 
    11  | 
   
   
    第八章  | 
    水污染治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好氧活性污泥法,好氧生物膜法,甲烷发酵。微生物脱氮,微生物除磷  | 
    7  | 
       | 
       | 
    7  | 
   
   
    第九章  | 
    微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微生物胞外多聚物的开发与应用,优势菌种与微生物制剂的开发与应用  | 
    2  | 
       | 
       | 
    2  | 
   
   
    合计  | 
    54  | 
       | 
       | 
    54  |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五届系统,生物三元界
 习题要点:五届系统,生物三元界
 第二节       微生物的特点与命名
 习题要点:微生物命名
 第三节  微生物学发展史及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习题要点:微生物命名、特点
 本章重点、难点:微生物的分类、命名、特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命名、特点。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第一节  细菌
 1、     细胞的形态、大小与构造
 2、     细菌的培养特征、理化特征
 习题要点:细菌的形态、培养特征
 第二节  放线菌
 1、     放线菌的形态构造
 2、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3、     放线菌的繁殖、分类
 习题要点:放线菌的形态、菌落特征
 第三节  蓝细菌
 1、 蓝细菌的形态、大小
 2、 蓝细菌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3、 蓝细菌的繁殖、生境
 习题要点:蓝细菌的功能、生境
 第四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古细菌
 1.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原体
 2.          古细菌的特点及在环工领域的应用
 习题要点:古细菌特点
 本章重点、难点:原核微生物的特点(形态、大小与构造)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蓝细菌、古细菌的特点,掌握细菌、放线菌的特点和常见种群。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第一节  酵母
 1.          酵母菌形态构造
 2.          酵母菌的菌落、繁殖
 习题要点:酵母菌形态、构造、菌落、繁殖
 第二节  霉菌
 1.          霉菌的形态大小
 2.          霉菌的菌落
 3.          霉菌常见属的特点
 习题要点:霉菌的形态、菌落
 第三节  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藻类
 1.          原生动物的一般特征、分类及简介
 2.          轮虫、线虫
 3.          藻类的一般特征、分布及用途
 习题要点:原生动物的一般特征,轮虫、线虫特点
 本章重点、难点:真核微生物(酵母、霉菌)的特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原生动物的一般特征,理解原生动物在污水处理中的指示作用,掌握酵母、霉菌的特点。
 第四章  病毒
 第一节  病毒的一般特征
 1、     病毒的大小、形态、分类
 2、     病毒的化学组成
 习题要点:病毒的大小、形态  、化学组成
 第二节  理化等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1、     理化等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2、     病毒的危害与对策
 习题要点:理化等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本章重点、难点:病毒的大小、形态  、化学组成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病毒的危害,理解理化等因素对病毒的影响,掌握病毒的一般特征。
 第五章  微生物生理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的酶
 1、     酶的组成、结构、分类、命名
 2、     酶的催化特征
 习题要点:酶的组成、结构,催化特征。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
 1、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2、     微生物的营养与营养类型
 3、     微生物的培养基
 4、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习题要点: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营养类型
 第三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1、     生物氧化与产能代谢
 2、     微生物的发光机制与应用
 习题要点:生物氧化与产能代谢
 第四节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1、     产甲烷菌的合成代谢
 2、     自养、异养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3、     习题要点:产甲烷菌/自养、异养微生物的的合成代谢
 第五节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1、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概念
 2、     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3、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方法
 习题要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第六节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     温度、氧气、pH、渗透压
 2、     辐射、超声、干燥
 3、     有机物、抗生素、金属离子
 习题要点: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第七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1、     共生、互生
 2、     对抗(竞争、捕食、寄生)
 习题要点:共生、互生、对抗
 第八节  菌种保藏
 1、     菌种保藏方法
 2、     菌种复壮
 习题要点:菌种保藏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营养类型,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菌种保藏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理解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掌握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营养类型,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菌种保藏方法。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易
 第一节  微生物的遗传
 1、     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DNA
 2、     DNA的变性与复性
 习题要点:DNA结构,DNA的变性与复性
 第二节  基因突变
 1、     突变类型
 2、     突变的特点
 习题要点:突变类型,突变的特点
 第三节  基因重组
 1、     转化
 2、     转导
 3、     杂交(细胞融合)
 习题要点:基因重组的种类
 第四节分子遗传学技术在环境工程与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     基因工程
 2、     PCR技术
 习题要点:基因工程原理
 本章重点、难点:DNA结构,DNA的变性与复性;突变类型,突变的特点;基因重组,基因工程原理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PCR技术,掌握DNA结构,DNA的变性与复性;突变类型,突变的特点;基因重组,基因工程原理
 第七章微生物生态
 第一节土壤微生物生态
 1、     土壤生态条件
 2、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种类与数量
 3、     土壤污染、土壤自净土壤修复
 习题要点: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种类与数量
 第二节空气微生物生态
 1、     空气中微生物的主要种类
 2、     空气中微生物的卫生标准
 习题要点:空气中微生物的主要种类
 第三节水体微生物生态
 1、     水体中微生物来源、种类
 2、     水体自净、水体富营养化
 习题要点:水体中微生物来源、种类,水体富营养化危害。
 第四节  碳素循环
 1、     纤维素、半纤维素的转化
 2、     淀粉的转化
 3、     烃类物质的转化
 习题要点:淀粉的转化
 第五节  氮素循环
 1、     氨化作用
 2、     硝化作用
 3、     反硝化作用
 4、     固氮作用
 习题要点:氮素循环各个环节
 第六节  硫素循环
 1、     含硫有机物的转化
 2、     无机硫的转化
 习题要点:硫素循环的各环节
 第七节  磷素循环
 1、     含磷有机物的转化
 2、     无机磷化物的转化
 习题要点:磷素循环的各环节
 本章重点、难点:碳、氮、硫、磷的循环过程及作用微生物。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物质循环过程,理解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掌握碳、氮、硫、磷的循环过程中作用微生物的特点。
 第八章  水污染治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第一节  好氧活性污泥法
 1、     活性污泥的特点
 2、     活性污泥中主要微生物类群
 习题要点:活性污泥的特点,活性污泥中主要微生物类群
 第二节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1、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成因
 2、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对策
 习题要点: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成因,对策
 第三节       好氧生物膜法
 1、     生物膜法的特点
 2、     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的特点比较
 习题要点:生物膜法的特点
 第四节       厌氧发酵
 1、     甲烷发酵过程
 2、     甲烷发酵微生物学原理
 习题要点:甲烷发酵的微生物学原理
 第五节       微生物脱氮
 1、     水体中氮的来源
 2、     微生物脱氮原理、脱氮微生物
 习题要点:微生物脱氮原理、脱氮微生物
 第六节       微生物除磷
 1、     水体中磷的来源
 2、     微生物除磷原理、除磷微生物
 习题要点:微生物除磷原理、除磷微生物
 本章重点、难点:活性污泥、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微生物学原理,甲烷发酵微生物学原理,微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水中氮磷的来源,掌握活性污泥、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微生物学原理,甲烷发酵微生物学原理,微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
 第九章               微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第一节        微生物胞外多聚物的开发与应用
 第二节  优势菌种与微生物制剂的开发与应用
 习题要点:优势菌种概念,微生物絮凝剂的作用原理
 本章重点、难点:微生物制剂的开发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一些新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平时成绩20%+闭卷考试80%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  材:《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周群英 王士芬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标准书号:ISBN7978-7-04-022265-4。
 参考书:《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标准书号:ISBN7-04-004141-3/Q.203。
 大纲修订人:王世梅
 大纲审定人:李荣
 修订日期: 2015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