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全球变化  | 
    课程编号  | 
    ARGE3113  | 
   
   
    英文名称  | 
    Global Change  | 
    课程类型  | 
    专业选修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36  | 
    实验学时  | 
    0  | 
    实践学时  | 
    0  | 
   
   
    学分  | 
    2  | 
    预修课程  | 
    环境科学概论、普通生态学  | 
    适用对象  | 
    农业资源与环境、 生态学  | 
   
   
    课程简介 (200字左右)  | 
    本课程参考教材主要以相关研究的专著、论文和联合国组织的相关文件为主。采用理论教学和课堂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文献查阅获取相关的知识,并对全球气候变化热点科学问题进行理解和思考。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讲授: (1)了解全球碳循环、温室气体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了解国际社会对遏止全球气候变化的努力; (2)重点理解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以及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对全球变化若干问题的综合评估; 专业(3)介绍全球变化研究最新进展。    | 
   
   
     | 
     | 
     | 
     | 
     | 
     | 
     | 
     | 
     |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是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全球碳氮循环、温室气体与全球变化的关系,了解国际社会对遏止全球变化的努力,重点理解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以及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对全球变化若干问题的综合评估,并通过专题及学术报告的形式介绍全球变化研究最新进展,从而增强学生关注地球、关注环境和从整个地球系统认识环境变化的意识,使学生了解在全球尺度上的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变化问题的实质以及人类如何应对全球环境变化问题。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  | 
    章节内容  | 
    讲课  | 
    实验  | 
    实践  | 
    合计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地球系统  | 
    1  | 
       | 
       | 
    6  | 
   
   
    第二节 全球碳库与地球系统碳循环  | 
    2  | 
       | 
       | 
   
   
    第三节 全球变化  | 
    1  | 
       | 
       | 
   
   
    第四节 碳循环与全球变化  | 
    2  | 
       | 
       | 
   
   
    第二章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 
    第一节 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变化趋势及其源汇分布  | 
    4  | 
       | 
       | 
    6  | 
   
   
    第二节 大气温室气体含量变化历史  | 
    2  | 
       | 
       | 
   
   
    第三章 国际社会对遏止全球变化的努力  | 
    第一节 联合国组织对碳减排所做的努力  | 
    4  | 
       | 
       | 
    6  | 
   
   
    第二节 碳减排义务与国家主权  | 
    2  | 
       | 
       | 
   
   
    第四章 IPCC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报告  | 
    第一节 IPCC概述  | 
    2  | 
       | 
       | 
    4  | 
   
   
    第二节 IPCC各次评估的主要结论  | 
    2  | 
       | 
       | 
   
   
    第五章 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技术与固碳潜力  |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机理与技术  | 
    2  | 
       | 
       | 
    6  | 
   
   
    第二节 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  | 
    4  | 
       | 
       | 
   
   
    第六章 主要发达国家的碳减排动态  | 
    第一节 碳减排主题下的国际合作机制  | 
    1  | 
       | 
       | 
    4  | 
   
   
    第二节 主要国际减排方案及其评述  | 
    1  | 
       | 
       | 
   
   
    第三节 主要发达国家碳减排动态  | 
    2  | 
       | 
       | 
   
   
    第七章 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 
    全球变化专题报告或专题讨论  | 
    4  | 
       | 
       | 
    4  | 
   
   
    合计  | 
    36  | 
       | 
       | 
    36  |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球系统
 1、地球系统概念的形成
 2、地球系统中的主要科学问题
 习题要点:地球系统概念、物理气候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时间、空间尺度
 第二节  全球碳库
 1、大气碳库
 2、海洋碳库
 3、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碳
 4、土壤碳库
 习题要点:全球碳库的构成
 第三节  地球系统碳循环
 1、基本概念
 2、研究史
 3、碳过程与碳循环
 习题要点:地球系统碳循环的主要过程
 第四节  全球变化
 1、全球变化概述
 2、全球变暖的事实
 3、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
 习题要点:全球变化概念、全球变暖的事实、温室效应概念、温室气体类型
 第五节  碳循环与全球变化
 1、碳排放在温室效应中的地位
 2、温室气体与碳的“源”与“汇”
 3、碳减排问题实质
 习题要点:碳与温室效应的关系、温室气体的源汇效应、全球变化与碳减排
 本章重点、难点:全球各个碳库的认识及全球变化的概念,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系统的概念及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相关的主要科学问题,理解全球变化及温室效应的概念,并理解地球系统中的主要碳库构成及在不同时空尺度上所发生的各种生物地球化学、物理循环过程,掌握全球变化及温室效应与地球系统碳库、碳循环的关系。
 第二章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第一节  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变化趋势及其源汇分布
 1、大气CO2 
 2、大气CH4
 3、大气N2O
 4、其它温室气体
 习题要点:《京都议定书》及其规定消减的6种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主要源和汇、ODS、“蒙特利尔议定书”。
 第二节  大气温室气体含量变化历史
 1、近千年来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的含量变化特征
 2、大气温室气体的长期变化特征
 3、冰芯记录反应的碳循环历史
 习题要点:大气温室气体的含量变化、冰芯记录。
 本章重点、难点:《京都议定书》规定消减的6种温室气体的源和汇分布,温室气体的长期变化特征。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大气中的各种温室气体的源和汇,并理解IPCC所规定消减的六种温室气体的源汇关系,掌握全球变化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历史变化特征。
 第三章  国际社会对遏止全球变化的努力
 第一节  联合国组织对碳减排所做的努力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2、《京都议定书》及“三机制”
 3、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GEF)
 4、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习题要点:UNFCCC、《京都议定书》、GEF、IPCC相关机构及其任务
 第二节  碳减排义务与国家主权
 习题要点:全球变化中碳减排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本章重点、难点:了解国际社会尤其是联合国组织对遏止全球变化所做的努力,理解碳减排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国际社会尤其是联合国组织UNFCCC的目标、责任及其框架下国际组织对碳减排所做的努力,并理解UNFCCC谈判过程中几个利益集团及其立场,掌握《京都议定书》及其三机制。
 第四章  IPCC气候变化综合报告
 第一节  IPCC概述
 1、IPCC概述
 2、IPCC任务
 3、IPCC组织及活动
 习题要点:IPCC、为什么要建立IPCC、IPCC的任务是什么。
 第二节  IPCC各次评估的主要结论
 1、IPCC气候变化第一次-第四次评估的主要结论
 2、IPCC气候变化第五次估计报告的主要结论
 习题要点:各次评估的主要结论,IPCC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认识的深化。
 本章重点、难点:IPCC及对其全球气侯变化综合评估报告的理解,尤其是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的关系,对综合评估报告中全球变化与经济社会关系的理解。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IPCC组织的构成及其主要任务,并理解IPCC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综合评估报告内容,尤其是第四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解释,掌握IPCC综合评估报告中人类活动、自然过程与全球变化及经济社会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第五章  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技术与固碳潜力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机理与技术
 1、固碳机理
 2、固碳技术
 习题要点:人工固碳的定义、陆地各生态系统的碳库特点、固碳能力和固碳潜力的定义、碳减排和增汇的几种方式。
 第二节  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
 1、固碳潜力的估算与评价
 2、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和潜力
 习题要点:固碳潜力的估算方法、主要陆地生态系统中增加固碳能力的管理措施、为什么土地利用变化是一种最重要的固碳措施?
 本章重点、难点: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技术措施,固碳潜力的估算与评价。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常见的人工固碳技术措施及固碳能力与潜力的概念,并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的估算与评价方法,掌握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固碳技术措施。
 第六章  主要发达国家的碳减排动态
 第一节  碳减排主题下的国际合作机制
 1、主要减排机制
 2、国际合作机制评述
 习题要点:清洁发展机制、联合履约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
 第二节  主要国际减排方案及其评述
 1、美国在退出京都议定书后提出的减排新方案
 2、挪威、荷兰学者提出的全球减排目标分担新方案
 习题要点:美国的替代方案、挪威、荷兰的减排方案
 第三节  主要发达国家减排动态
 1、欧盟国家的减排动态
 2、其他发达国家的减排动态
 习题要点:欧盟国家的碳减排动态及日本、加拿大等发展国家的减排动态
 本章重点、难点:国际碳减排机制、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替代方案的理解。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京都议定书》所提出的碳减排三机制及美国等国家的替代方案,并理解这些国际机制尤其是清洁发展机制目前的发展及应用情况,掌握主要发展国家及我国的碳减排动态。
 第七章  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1、全球变化专题讲座或讨论
 习题要点:中国对于主要温室气体的减排对策都有哪些?
 本章重点、难点:对于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的了解。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通过专题讨论的形式了解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把握国际上及我国在研究全球变化尤其是与在本学科相关的一些相关领域的主要进展。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总成绩由二部分组成, 即:平时成绩(30%)+ 考试成绩(70%)。
 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出勤率、师生互动情况及随堂练习等组成。闭卷考试要求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细节和运用所学主要理论解答相关问题。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  材:暂无。
 教学参考书:1、《全球变化科学导论》,朱城、谢志仁、申洪源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标准书号:7-30-50413-6。
 2、《全球气候变化-人类面临的挑战》,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著,商务印书馆出版,2004年第1版,标准书号:7-100-04183-X。
 3、《全球变化》,张兰生、方修琦、任国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标准书号:7-04-008569-0。
 4、《地球系统碳循环》,陈泮勤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标准书号:7-03-01448-6。
 5、《气候变化2014:综合报告》,IPCC综合评估报告,www.ipcc.ch,2015
  
 大纲修订人:张旭辉
 大纲审定人:李荣
 修订日期:2015年4月21日